利扬芯片2024年三季报显示,公司主营收入3.6亿元,同比下降4.17%;归母净利润-1219.86万元,同比下降142.05%;扣非净利润-1200.7万元,同比下降180.89%;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,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.29亿元,同比下降1.67%;单季度归母净利润-375.44万元,同比下降148.12%;单季度扣非净利润-402.35万元,同比下降212.9%;负债率56.24%股票配资资质,投资收益19.8万元,财务费用2295.54万元,毛利率24.51%。
快递业一头连着生产,一头连着消费,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渠道。截至目前,我国已累计建设33.78万个“一点多能、一站多用”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,最大限度实现了收投在村、便民惠民,成为支撑农业、联结农村、服务农民的重要载体。
从“快递下乡”工程到“快递进村”工程,再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,近年来,快递业在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持续优化、路径愈发清晰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快递发展,“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增加农民收入”“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”等重要部署相继落地。《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》也明确,到2025年,基本形成开放惠民、集约共享、安全高效、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。如今,我国每天约有5亿件快递包裹被揽收,其中超1亿件在农村地区流动。
不过,对于很多农村地区用户来说,实现在家门口寄递仍十分困难,“未经同意代为签收”“擅自投至驿站”等不按需投递的问题仍然存在。为此,要加快解决农村寄递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促进城乡生产和消费有效衔接。
完善基础网络和设施是关键。近年来,邮政快递业积极推动“枢纽+通道+网络”的现代寄递服务网络体系建设,在末端形成了宅递、箱递、站递等一系列服务方式。然而,在不少农村地区,由于地广人稀、成本较高的客观实际,消费品下乡的堵点尚未彻底打通,不少进村的包裹止步在乡镇。为此,要持续推进“快递进村”工程,进一步搭建全面贯通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配送体系,鼓励支持快递企业将服务向下沉、向西走,推动邮政快递服务站点广泛覆盖。
末端问题说到底是市场问题。邮政快递业要想健康快速发展,必须改变低端竞争模式,求同存异、互联互通,共同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快递企业要严格履行服务承诺,立足区域特色、产业发展需要,创新服务模式。例如,主动对接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为农产品进城提供专业化供应链寄递服务。积极探索应用无人机、无人仓、无人车等先进技术,因地制宜采取客货邮等多种方式合作,共用末端配送网络,提高快递末端服务水平、降低运输成本。同时,要切实维护好快递员群体的合法权益,保证高质量的快递服务。
畅通农村寄递“最后一公里”是一项长期工程。邮政管理、交通运输、农业农村、商务等部门应持续协同发力股票配资资质,在规划引导、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支持快递企业与电商平台深入对接沟通,优化前置投递选择,丰富服务供给,引导快递企业在消费品下乡、农产品出村方面发挥更大作用,让更多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、优质的快递服务。